您当前位置: BB电子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精工科技: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第三轮BB电子官方网站审核问询函的回复(豁免版)(二次修订稿)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26 15:58:15   浏览: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2023年12月19日出具的《关于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审核函〔2023〕120177号)(以下简称“审核问询函”)的要求,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科技”、“发行人”、“申请人”、“上市公司”或“公司”)已会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人”或“国泰君安”)、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发行人会计师”或“天健”)等中介机构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审核问询函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项落实,现将有关事项回复如下,请予以审核。

  本回复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在尾数上有差异,系由四舍五入造成。

  发行人审核问询函回复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相关(含成套生产线和单台套设备)产品产能、产值增长与机器设备增长不匹配的原因主要是将大量部件通过外协模式完成,2020年至2022年,发行人碳纤维装备原材料成本中外协模式占比合计分别为 64.02%、71.57%、82.80%,外协模式占比呈增长趋势,对于涉及核心技术部分由公司使用自有加工设备进行生产。发行人现有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套,最近一期产能利用率为47.48%,本次募投项目碳纤维及复材装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达产后,将替换及新增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套。

  请发行人补充说明:(1)结合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产品及产线交付流程、周期及具体方式,公司交付团队建设情况等,说明公司是否聘请第三方工程服务,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与公司相关业务规模、已建及在建项目数量及规模、公司交付团队规模等是否匹配,相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相关业务模式及会计处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并进一步说明大比例外协是否存在核心技术泄露风险,针对核心技术采取的保密措施及有效性;(2)结合碳纤维市场发展情况,碳纤维设备及产品价格走势,市场现有及未来增长空间,同行业公司现有产品产能及未来产能释放计划,发行人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需求,在手订单及意向性合同签署情况等,说明未来业务增长来源,在市场竞争激烈且最近一期产能利用率不及50%情形下扩产的必要性,合理性;(3)结合大比例外协情况、市场竞争及发展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业绩及可比项目效益情况等,说明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是否存在毛利率大幅下滑的情形,相关效益测算是否谨慎、合理。

  一、结合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产品及产线交付流程、周期及具体方式,公司交付团队建设情况等,说明公司是否聘请第三方工程服务,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与公司相关业务规模、已建及在建项目数量及规模、公司交付团队规模等是否匹配,相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

  计准则相关要求,相关业务模式及会计处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并进一步说明大比例外协是否存在核心技术泄露风险,针对核心技术采取的保密措施及有效性

  (一)公司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产品及产线交付流程、周期及具体方式,公司交付团队建设情况,公司聘请第三方工程服务的具体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包括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业务以及碳纤维单台套设备业务,其中以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业务为主。

  对于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业务,公司均采用整线交钥匙工程模式向下游客户提供成套生产线装备,需要由公司完成装备的设计、生产、装配后,在客户现场处完成安装、调试并最终完成验收交付,交付周期从整体方案设计到完成现场安装调试一般需要9-12个月左右,交付流程和周期较长;对于碳纤维单台套设备业务,视不同客户要求,由公司负责设备安装调试或由公司提供安装技术指导后完成单机设备验收交付,交付流程较为简单、交付周期较短。

  交付流程 涉及主要人员 公司内部主要负责内容 是否涉及外部供应商 外部供应商主要负责内容 典型周期

  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设计及图纸输出 技术人员 公司技术团队开展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设计,相应输出整线及核心设备图纸,并进行零部件图纸拆分工作。通过零部件图纸拆分确保公司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不会因采用外购外协而发生泄露 否 - 2-3个月

  加工及采购 采购人员、机加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外部供应商 公司生产及采购部门结合零部件拆分图纸相应进行自主加工或开展定制外购采购 是 外部供应商根据公司零部件拆分图纸加工生产定制外购零部件 2-3个月

  公司内部装配 装配人员、质量管理人员 公司装配人员结合整线及核心设备图纸对各类零部件、小型单机设备进行装配,相应加入控制系统 否 -

  分批发货 仓库管理人员、外部供应商 将装配完成的部件、小型单机设备分批发往客户现场处 是 外部供应商提供物流运输服务 3-4个月

  现场安装 现场工程管理团队、外部供应商 公司设立有工程管理部,主要负责安装工程整体管理,包括工程安装技术指导、安装进度 是 外部供应商提供安装工程服务,主要包括钢结构

  把控、工程质量监督及安装工程验收、与客户日常协调等工作 安装、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电气安装等

  单机及整线调试 现场调试团队 各类设备进行现场调试、整体联调联试、试车试运行等工作,确保成套生产线装备满足客户连续稳定生产要求,最终完成验收交付 否 - 2个月

  在现场安装环节,针对每一个项目,公司均会组建现场工程管理团队,对安装工程进行全流程把控,包括工程安装技术指导、安装进度把控、工程质量监督及安装工程验收、与客户日常协调等工作。

  对于具体的安装工程执行,由于相关服务主要为现场工程施工类业务,属于人力密集型业务,且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因此公司均采用聘请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的形式,在工程管理团队的指导下,执行具体安装工作。具体安装工作内容如下:

  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安装完成后,由公司现场调试团队独立自主完成各单机设备及整线装备的联调联试工作。设备调试系公司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能够实现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体现了公司的核心能力及核心技术。公司调试团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对自主研发的装备控制系统以及客户的工艺流程较为熟悉,能有效地将客户生产的工艺顺序、设备的运行逻辑和软件的控制逻辑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打通产线各环节,实现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公司聘请第三方工程服务的必要性、合理性

  公司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由于设备构成复杂,涉及工艺流程较长,因此送达客户现场的产品并非一个集成度较高的整体,而是分批、零散的设备或零部件,相关成套装备需要在客户现场处完成安装调试。基于专业分工、专注主业、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公司向外部供应商采购安装工程服务。具体分析如下:

  (1)现场安装工程服务对资质有明确要求,基于专业分工角度聘请第三方服务团队具有合理性:安装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吊装、焊接、连线、管道铺设等标准化工程内容,安装服务商需要具备机电工程施工、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等专业工程或施工资质;

  (2)现场安装工程服务属于低附加值的人力密集型业务,不属于公司核心业务范畴:安装工程系劳动力密集型业务且附加值较低,需求随订单波动具有阶段性、突发性等特征;公司的核心业务及竞争力体现为碳纤维整线装备的设计、生产及运行调试等环节,因此公司通过采购第三方安装服务的形式,专注于核心主业的发展;

  (3)专业的施工安装团队可以保障安装工作效率:由于客户对成套装备的交付时间要求较高,而安装工程服务供应商对于基础的安装施工更为熟练,公司委托外部供应商进行安装可以确保安装进度及安装效果,保证成套装备安装工作及时完成。

  (二)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与公司相关业务规模、已建及在建项目数量及规模、公司交付团队规模具有匹配性,相关信息披露线、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与公司相关业务规模、整线交付数量具有匹配性

  报告期内,公司安装工程服务商包括浙江诸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相关企业均系国内大型第三方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拥有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叁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等工程施工资质。

  2020年-2022年,公司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业务对应安装工程服务费、收入和整线交付数量情况如下:

  公司安装工程服务费受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规格不同、项目安装难易程度等因素影响,不同项目的工程安装费用略有差异,但单条生产线安装费用、与收入规模的配比关系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由于公司交付的为首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装备,需要进行较多的安装和摸索,因此单条生产线安装费用较高;同时,由于公司首条碳纤维生产线装备的产品单价较高,导致安装工程服务费占收入的比例较低。

  2、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与公司在建项目具有匹配性,在建项目与已交付项目基本一致

  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尚在安装过程中的项目为浙江宝旌的2号线%。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14,849.56万元(不含税),对应的安装工程服务总费用为1,426.61万元,安装工程服务费用占合同金额的比例为9.61%,与公司2020年-2022年已交付的项目基本一致。公司为该项目配备有现场工程管理团队7人。

  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负责在公司现场工程管理团队的指导下执行具体安装工作,在现场安装环节,针对每一个项目,公司均会组建现场工程管理团队。

  公司现场工程管理团队主要承担安装工程管理职能,包括工程安装技术指导、安装进度把控、工程质量监督及安装工程验收、与客户日常协调等工作内容。2020年-2022年,公司与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相关的现场工程管理团队人员数量分别为8人、20人和32人。

  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安装完成后,由公司现场调试团队独立自主完成各单机设备及整线装备的联调联试工作,确保成套生产线装备满足客户连续稳定生产要求。2020年-2022年,公司与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相关的现场调试团队人员数量分别为5人、14人和22人。

  随着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持续发展,相关现场交付团队人员也保持增长的趋势。通常公司单条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现场工程管理团队由6-8人组成,现场安装周期一般为3-4个月;现场调试团队由5-10人组成,现场调试周期一般为2个月。

  按照每条生产线个月/条;现场调试团队10人/组、2个月/条的配置,同时考虑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团队可以充分调配以满足安装需求,公司交付团队理论上可完成交付的生产线数量均超过实际完成交付的生产线数量,能够满足交付客户的需求。具体测算如下:

  综上所述,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公司现场交付团队规模与公司相关业务规模、整线交付数量、在建项目情况具有匹配性,相关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五条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七条规定:“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第三方提供碳纤维装备业务安装工程服务时,公司根据施工安装合同约定的价格和实际安装工作进度暂估确认安装费

  (2)待收到对方提供的安装费发票时,冲销原先暂估款项,并按实际开票金额确认应付账款

  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安装工程服务费系公司将碳纤维装备业务的主体安装工程外包给第三方而发生的,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结构安装、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电气安装等。相关费用系使碳纤维装备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必需的支出,系公司营业成本的组成部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的安装工程服务费符合第七条“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因此,碳纤维装备业务安装费属于存货加工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并于生产线装备月末或单台套设备收入确认时结转至营业成本。

  综上,公司对碳纤维装备业务安装工程服务费的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要求。

  从目前碳纤维装备市场竞争情况来看,精工科技系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碳纤维成套生产线整线装备交付能力的企业,碳纤维装备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如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立科技”)、上海依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富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均仅能提供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中的单一或少数几类设备。

  除顶立科技外,行业内其他单机设备供应商均为非上市公司,未披露具体安装模式及会计处理方法。顶立科技为股转系统挂牌企业,根据顶立科技《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公司产品设备在生产基地装配制造完成,经厂内验收合格后再发往客户指定交货地点安装调试。根据客户的安装调试通知,委派人员到设备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因此顶立科技系通过自主安装的方式对单机设备进行组装。

  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以成套生产线装备为主,而顶立科技仅从事单一类别设备销售。公司成套生产线装备设备类别复杂、体积庞大,采用整线交钥匙工程模式进行交付,基于专业分工、专注主业、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公司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安装工程服务。因此,公司与顶立科技的业务模式存在差异具有合理性。

  公司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属于大型成套装备,具有价值较高、建造周期较长、定制化程度较高等显著特征。因此,进一步选取A股2022年以来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中以整线装备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进行对比。受产品特点影响,部分企业亦存在采购第三方工程服务的情形,相关安装工程服务费均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公司业务模式及会计处理与类似整线装备企业一致。具体情况如下:

  证券代码 公司简称 上市日期/申报日期 主营业务 是否涉及第三方工程服务 第三方工程服务具体情况 具体会计处理

  603273.SH 天元智能 2023/10/23 自动化成套装备及机械装备配套产品 是 工程计划服务部门人员到安装现场进行管理和指导,提供部分安装辅材,具体安装和现场劳务通常采用外包的形式 安装劳务费用作为合同履约成本计入存货中,在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再结转进入成本

  831978.BJ 金康精工 2023/6/30 电机绕组自动化生产线 是 公司相关机械设备的组装、配线等,属于简单重复、非核心的辅助性工序,通过劳务外包服务商开展 劳务外包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

  审核中(深交所创业板) 杰锐思 2022/6/30 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生产组装设备(线) 是 公司将部分产品的组装、调试工作交由劳务外包商完成,劳务外包商包括自动化设备公司以及专业的设备安装服务机构 劳务外包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最终在营业成本中列示为劳务外包费用

  301112.SZ 信邦智能 2022/6/29 智能汽车生产线、专用装备及配件 是 公司将设计、安装、调试等工序的部分非核心工作外包给劳务外包供应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其中劳务外包供应商协助进行零件装配、部件安装、电气线路配线、电柜配线 劳务外包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

  已过会(深交所创业板) 思客琦 2022/6/29 新能源智能装备、其他行业智能装备 是 在自动化生产线业务中,为应对大幅增加且存在波动的用工需求,将安装调试等非核心工序进行外包 劳务费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并按项目归集计入相关的存货成本中,在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再结转进入成本

  已过会(深交所主板) 亚联机械 2022/6/22 人造板生产线和配套设备 是 产品制造完成后,公司将生产线组成部件分批发货至客户生产场地,并派遣技术人员驻扎客户现场进行安装指导,在设备组装环节存在劳务外包情形,属于非关键工序或辅助性工作 劳务外包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

  已过会(深交所创业板) 宏工科技 2022/6/22 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 是 在现场安装调试阶段,公司安装服务供应商在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工程设计部门输出的工艺设计图纸,完成产线及设备安装 相关安装服务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

  (五)大比例外协是否存在核心技术泄露风险,针对核心技术采取的保密措施及有效性

  公司核心能力及核心技术体现在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设计、整线装备集成及系统控制、联调联试、核心部件生产加工四个方面。其中,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设计、整线装备集成及系统控制、联调联试系公司作为成套生产线装备厂商核心技术及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相关工作全部由公司独立自主完成,相关核心技术及核心能力的具体情况详见本问题回复“三/(一)/1、公司核心能力及核心技术情况”中相关内容。因受限于公司加工能力有限,公司自主加工对整线集成及系统控制、主要设备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部件,其余部件采取定制外购方式生产。

  为降低相关核心部件定制外购中可能产生的核心技术泄露风险,公司采取如下措施:

  对于核心部件中涉及的公司核心技术,公司会根据创新性情况及时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对于定制外购部件中涉及应用公司专利的,公司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到相关法规的保护。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已经取得境内专利309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目前,公司的专利已涵盖核心技术,能够对公司知识产权形成有效的保护。

  为保护公司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公司制定了《商业秘密保密管理办法》,对公司商业秘密的管理职责、管理程序、奖励与惩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公司《商业秘密保密管理办法》核心章节、条款及内容如下:

  管理职责 总体原则 公司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中属于商业秘密范围的,必须按照本办法进行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密级分为核心商业秘密、普通商业秘密两级,密级标注统一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各部门职责 公司各部门负责根据商业秘密的密级分类及指导目录识别本部门的商业秘密信息并确定密级,制定并执行本部门具体保密措施;负责本部门涉密载体的制作、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销毁工作;负责本部门接收的商业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

  管理程序 密级认定、备案程序 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则,由各部门确认商业秘密及其密级、保密期限、定密岗位和知悉范围,并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商业秘密载体管理程序 商业秘密载体包括以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 ①涉密载体的制作:起草文件、签发文件、审定材料应包括材料的密级以及保密期限,并相应按照统一规范进行明确标注; ②涉密载体的收发与传递:应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应通过公司邮箱或专人传递; ③涉密载体的使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确定知悉范围;应办理登记、签收手续; ④涉密载体的复制: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保密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批准;要履行登记手续,复制件加盖复制部门、单位记号,并视同原件管理; ⑤涉密载体的保存:要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使用和保管的涉密载体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涉密人员管理程序 ①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签订《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各部门做好保密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②采供、营销、技术等部门需进行竞业限制的人员,报人力资源部进行审核确认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与其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涉及外部业务单位交流、合作相关的保密管理程序 ①正式开展合作时必须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外部机构的保密义务,确保泄密行为可追溯,罚则不低于潜在损失; ②提供涉密资料前,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保密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或组长审批; ③对外提供、公开数据信息、资料时,必须进行脱敏处理,严禁对外提供、公开公司原始资料、数据信息; ④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遵纪守法、行为可靠、具有良好声誉和职业操守的合作机构

  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原则 ①公司对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维护公司的安全和利益成绩显著的个人或部门,由其所在部门或公司依照规定给予奖励; ②公司对泄漏公司商业秘密,损害公司安全和利益的责任个人或责任单位,根据其签订的保密协议有关条款予以追责

  公司《商业秘密保密管理办法》中明确人力资源部“1、负责公司员工保密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2、负责与公司员工签订《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3、负责与采供、营销、技术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书》”。

  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应制定有《员工招聘管理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其中明确员工在入职前需要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方可办理入职手续;保密协议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员工违反约定的保密条款或违反保密协议规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按照保守商业秘密约定条款及国家、企业有关规定承担责任。

  保守商业秘密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模型模具、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经营信息、管理信息、知识产权等

  员工保密职责 ①不得使任何第三人(包括公司内部员工)获得、使用或计划使用公司商业秘密信息,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单位内部、外部的人员泄露商业秘密信息; ②未经公司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泄露、告知、公布、发表、出版、传授、转让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公开包含公司商业秘密内容的文件、信函、正本、副本、磁盘、光盘等; ③因工作保管、接触的有关单位的文件应妥善保存,未经许可不得超出工作范围使用; ④员工任职期间或离职后不私自复制或保留任何公司资料内容,因工作需要所持有或保管的一切记录着公司秘密信息的各种资料在离职时应及时交还给公司,并保证不泄露已知悉的资料内容给第三人

  违反保密协议处罚条款 员工如有相关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为30万元。如果因为员工的违约行为造成公司损失的、或者造成公司客户、合作伙伴损失的,员工按造成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安装调试以及销售、采购供应工作等

  竞业限制义务 不得在与公司及公司关联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内任职或以任何方式 为其服务;也不得自己生产、经营与公司及公司关联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不向上述单位提供技术、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也不组建或参与组建(包括委托亲友组建)、或参股竞争单位

  违约责任 ①员工违约行为没有造成公司损失或损失较小的,员工支付的违约金标准为公司应付员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的5倍; ②员工违约行为造成公司损失较大的,公司有权按以下赔偿标准之一要求员工赔偿:i、应付员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的5倍加上员工或第三方获利数额;ii、应付员工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的5倍加上公司直接与间接损失额计算赔偿金

  报告期初至今,公司严格执行相关保密制度及员工管理制度。公司与全体员工均签订了《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并与全体采供、营销、技术人员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书》。此外,公司技术开发部门统一管理各类设计图纸及核心技术信息,技术开发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均实行核心技术信息隔离墙机制并严格执行。

  报告期初至今,公司未发生员工违反《保守商业秘密协议书》《竞业限制协议书》并泄露公司核心技术等相关情形,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公司《商业秘密保密管理办法》中明确公司技术信息属于商业秘密范围。其中,技术开发部门负责各类图纸、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汇总、归档保管等工作,并负责制定并执行本部门具体保密措施、涉密载体的制作、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销毁工作,切实做好公司技术文件和资料的保密。

  公司相应制定有《关于对技术开发类物料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了物料分级的标准、认定程序、各级物料相应控制程序等。核心条款及核心内容如下:

  物料分级的标准 公司技术开发部门需根据物料或部件的重要程度、涉及核心技术情况 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牵头负责相关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密工作,将物料分为三个等级

  物料分级的认定程序 公司技术开发部门应当定期对物料分类进行评估调整。相关物料清单由技术开发部门起草完成后,需由技术开发部门、采购供应部门会签确认,最终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正式下发。分级物料清单定期提交一份至行政管理部备案

  各级物料的控制程序 对公司产品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部件属于公司核心商业秘密,均需由公司自主生产加工,严禁与外部第三方进行合作;对公司产品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要影响的核心部件或其他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非核心部件均属于公司普通商业秘密,在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过程中需要按照《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等要求进行控制,确保技术文件和资料有效受控,防止核心技术泄密

  公司《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技术文件和资料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对技术文件和资料的计算机读写、复制、发放、领用、传递、日常管理等进行了明细规定,核心条款及核心内容如下:

  技术文件和资料的计算机读写 电子版技术资料采用计算机加密技术,需要获取读写权限,需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授予读写权限,并对外复制

  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复制 生产活动中需要的纸质技术文件和资料,由技术部门档案室负责复制

  技术文件和资料的领用与传递 ①需领用、增加、补发、换发技术文件和资料时,需由领用部门负责人审批,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查后,档案员才可以发放; ②档案室根据已完成审核、批准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发放到相关部门,由领用人确认签收;发放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应在图面上盖有有效期及发放时间、是否受控字样,属试制用图的还需盖上“试制”及“受控”章,属生产用图的还需盖上“生产”及“受控”章,属外协用图的还需盖上“外协”及“受控”章; ③档案室所发放的图纸按各自的产品型号单独建立图纸发放登记台帐; ③提供给供方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使用后提供人员应按《技术文件和资料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及时收回;提供人员无法收回的,需填写图纸遗失单报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档案室存档

  技术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①审批后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应列入受控清单(包括资料登记册),存入电子文档的资料由资料管理员进行归档登记并定期备案; ②各部门所用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均由本部门保管,并进行登记; ③技术部门和档案室有权监督、通知各个部门及时交回技术文件和资料

  报告期各期,公司均严格执行《商业秘密保密管理办法》《关于对技术开发类物料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的通知》《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技术文件和资料档案管理规定》等各项内控制度,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公司各类设计图纸及核心技术信息均由技术开发部独立保管,技术开发部内设档案室,档案室配备了专职人员、专门场所进行各类图纸、技术资料管理。

  公司每年度确定或调整各类别物料明细清单。相关物料清单由技术开发部门最先起草,并由技术开发部门、采购供应部门负责人会签确认,最终由公司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形成最终物料分级明细清单。物料分级明细清单确定后相应下发至技术开发部门、采购供应部门,相关部门按照物料分级明细清单执行相应的采购、技术资料领用审批流程。

  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公司《关于对技术开发类物料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公司技术开发部门结合物料或部件的重要性程序、涉及公司核心技术情况等因素相应将物料分为三类,并确定物料采购及加工方式。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一级 对整线集成及系统控制、主要设备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部件 低碳炉中的不锈钢马弗;所有设备的电控系统等 是 否

  二级 对整线集成及系统控制、主要设备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要影响的核心部件 预氧化炉中的外墙、气封装置、中间分配器;高低碳炉中的外壳、气封装置等 是 是

  三级 设备的辅助组成部分,非核心部件 钢结构平台、栏杆、走梯、等 否 是

  公司根据物料重要程度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物料为对整线集成及系统控制、主要设备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部件,核心技术含量最高,公司对此类物料全部采用自主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防止核心技术外泄。二级物料为对整线集成及系统控制、主要设备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要影响的核心部件,该类物料在公司不具备自主加工能力或自主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定制外购的方式进行生产,但需要在完成图纸拆分并进行图纸申请审核后才可交由不同供应商定制加工,确保相关供应商无法通过单一图纸掌握公司部件核心技术。三级物料为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非核心部件,采用定制外购形式不会造成公司核心技术的泄露。

  在具体项目开展执行过程中,公司技术团队会在整线及核心设备总体图纸输出的基础上,根据物料对应级别进一步进行零部件图纸拆分,并由技术开发部档案室统一专门管理,确保文件和资料有效受控。

  公司建立了关于技术图纸资料领用的电子审批系统。当公司二级物料和三级物料存在对外定制化采购需求时,均需由采购人员通过审批系统发起资料领用申请单流程,并经采购部领导、技术开发部负责人审批通过并解密后,最终由技术开发部档案室专人打印后将拆分后图纸下发至采购发起人员,并由领用人签收确认。档案室所发放的图纸按各自的产品型号单独建立图纸发放登记台帐,并根据登记台账信息进行回收监督管理。对于存在图纸技术资料管理不善、未按照要求及时回收图纸、造成图纸技术资料遗失的人员,公司相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保密规定由相关人员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因此,公司通过对物料进行明确的分类,针对不同等级的物料执行不同的生产加工模式并履行相应的审核程序,能够有效降低公司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公司各类设计图纸及核心技术信息均由技术开发部独立保管。为防止公司设计图纸及核心技术外泄,公司技术团队会在整线及核心设备总体图纸输出的基础上,根据物料对应级别进一步进行零部件图纸拆分,并由技术开发部统一专门管理。

  当公司二级物料和三级物料存在对外定制化采购需求时,需由采购人员通过审批系统发起资料领用申请单流程,并经采购部领导、技术开发部负责人审批通过并解密后,才可由技术开发部专人打印后将拆分后图纸下发至采购发起人员。

  通过将部件设计图纸拆分并执行严格的图纸申请审批流程,公司可确保外购定制化零部件图纸已脱密,相关供应商无法通过单一零部件图纸掌握公司核心技术,降低公司核心技术被泄露的风险。

  公司有针对性地选择及开发外购外协供应商。公司在选择外购外协供应商时,除考虑其加工能力、价格水平外,还重点评估供应商对保护公司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有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①根据过往合作历史及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②地理位置上优先考虑本省内的供应商,尽量不超出长三角范围,以便于控制成本,并及时了解供应商状况;③对其开展行业背景、口碑和现场的考察工作,避免与行业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选择相同的外购外协供应商。

  为保护公司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公司与各外部供应商均签订《采购供应与协作协议》,协议中对保密责任的具体范围、保密相关的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约定。关于违约责任的主要条款及责任承担方式如下(协议中发行人为“甲方”,外部供应商为“乙方”):

  1、甲乙双方在业务上处于协作供应关系,由甲方提供产品相关技术资料,委托乙方生产加工,甲方产品技术资料系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所有图纸、工艺或信息要求等。

  2、甲方按生产计划安排提供给乙方相应产品零件加工图纸,并按甲方要求履行图纸交割登记手续。

  3、乙方在供应协作过程中,不得将甲方技术资料遗失、转借、复制,更不得归为己有或交由第三方使用,一经发现,参照此协议本条第8.a条款处罚。

  4、乙方在供应协作过程中,如非人为原因造成图纸或相关技术资料无法使用,请与甲方联系,交还旧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由甲方核实后准予第二次领用。

  5、甲乙双方因某种原因,不再保持供应协作关系,乙方必须交还甲方所有登记在案的技术资料,对缺少的图纸将按本协议第四条,第 8.a执行赔偿,并在五年内不得给第三方生产甲方所提供协作过的同类零部件,否则,甲方保留对乙方的起诉权。

  7、在产品协作供应过程中,甲方为监督乙方履行情况,甲方协作、采购部门不定期对乙方保存的甲方图纸、技术资料进行核对,原则上甲方每年派专员对乙方审查 1次,按甲方要求回收图纸,未能收回、缺少的图纸,甲方将视为违反协议,按本协议本条第8.a款规定予以赔偿。

  a、受控类图纸遗失按300元/张进行扣款赔偿,缺图3张以上加倍罚款。遗失机密级以上图纸按受控类图纸3倍以上罚款处理。

  b、一旦发现乙方用甲方图纸给第三方加工零件,甲方有权对乙方处以 10万元以上罚款,由甲方在乙方货款或铺底款中扣除。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起诉乙方。”

  报告期初至今,公司与供应商之间未出现泄密情况,协议约定的保密措施执行情况良好。

  为防止公司核心技术在零部件外购外协环节被泄露,公司尽量采取分散生产的外购方式。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装备相关外购外协供应商超100家,供应商高度分散。

  公司将拆分、脱密后的零部件图纸交由不同外部供应商相应完成零部件的定制化生产,外部供应商仅知晓零部件加工相关的具体技术参数规格,其所承担的也仅是“按图加工”工作,不掌握零部件的具体用途。此外,定制零部件生产加工后还需要在公司装配车间进行进一步的组装,供应商定制零部件生产加工仅仅是公司部件生产制造流程中的一个环节,确保了仅有公司自身掌握设备整体和核心部件的设计和集成装配技术。综上,外部供应商无法通过单一零部件图纸掌握公司核心技术或核心能力,公司核心技术泄露风险极低。

  此外,公司尽量让同一供应商负责同类零部件的加工,即单个供应商通常仅取得单一类别零部件的图纸,进一步降低了核心技术的外泄风险。在供应商生产加工过程中,双方不得采取网络等方式进行图纸信息传递及内容沟通,公司也会不定期委派技术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监督,进一步保护公司核心技术不被泄露。

  以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中的核心部件气封装置为例,该装置为预氧化炉中的一个核心部件,其设计结构对于有效控制有毒气体溢出、实现炉体密封性、保证炉体内温度均匀性具有重要作用。该装置包括前、中、后三个模块,任一单一模块均无法实现其特定功能,亦无法通过单一模块掌握公司气封整体设计结构与工艺。公司在具体外部采购时,会将三个模块图纸分别交由三个不同供应商进行加工生产,并最终由公司采购完成后再进行整体装配。

  在日常过程中,公司采购部会不定期对供应商持有的公司图纸进行核对,并每年对供应商进行定期审查,包括供应商是否将图纸遗失、转借、是否交由其他第三方使用。采购执行完成后,供应商需将业务开展过程中取得的零部件加工图纸按期交还公司,最终交由公司技术开发部统一回收管理。如出现未能收回或缺少的图纸,视为违反保密协议,供应商需根据协议约定对公司进行赔偿。

  综上所述,专利的及时申请、内部保密制度的健全有效执行、明确的物料分级制度、严格的图纸拆分及图纸申请审核流程以及全流程的供应商管理,能够有效防范公司因定制外购而发生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报告期初至今,公司与外协外购供应商不存在技术纠纷,亦未发生过技术泄密等情形,相关内控制度健全、保密措施有效。

  公司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由于设备构成复杂、体积庞大,涉及工艺流程较长,因此送达客户现场的产品并非一个集成度较高的整体,而是分批、零散的设备或零部件,相关成套装备需要在客户现场处完成安装调试。基于专业分工、专注主业、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公司向外部供应商采购安装工程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对于安装工程服务均采取招投标方式。每次招投标会有 2家及以上供应商参加。参与投标的供应商须具备较大规模、较高专业资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类行业产品施工经验等条件,对投标人的综合要求较高。招投标设评标工作小组,评标工作小组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方法、步骤、标准,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评分,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择优推荐中标候选人名单,招标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中标人。公司安装工程服务采购流程合规有效,中标供应商需通过技术开发部、工程安装部等部门的资格评审,并具备相应工程专业资质。

  报告期内,公司安装工程服务商包括浙江诸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企业均系国内大型第三方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

  公司与上述供应商均会签订《保密协议书》,对双方保密责任、知识产权、所有权等内容进行约定,供应商须遵守保密义务,并承担技术泄密而导致的相应法律后果。

  (2)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所从事的安装工作内容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且公司现场工程管理团队对安装工程进行全流程把控

  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所具体执行的安装工程服务主要为人力密集型劳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吊装、焊接、连线、管道铺设等标准化工程施工内容,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秘密。在安装工程执行过程中,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供应商仅能查阅现场装配图纸,相关装配图纸不涉及零部件工艺参数等公司核心技术内容。

  同时,在安装工程服务过程中,公司会派出现场工程管理团队驻场,对安装工程进行全流程把控,包括工程安装技术指导、安装进度把控、工程质量监督及安装工程验收、与客户日常协调等,第三方工程服务商根据公司安装指令执行具体安装内容。

  在安装工程过程中,全部装配图纸均在公司现场工程管理团队处存放,安装人员仅能在相应办公室查看图纸,禁止将图纸带出或拍照,进一步防范安装过程中的泄密风险。

  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安装完成后,由公司现场调试团队独立自主完成各单机设备及整线装备的联调联试工作。设备调试系公司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能够实现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体现了公司的核心能力及核心技术。公司调试及技术团队具有较多项目经验,对自主研发的装备控制系统以及客户的工艺流程较为熟悉,能有效地将客户生产的工艺顺序、设备的运行逻辑和软件的控制逻辑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打通产线各环节,实现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公司安装工程服务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内容。报告期初至今,公司与第三方工程安装服务供应商之间亦未发生过技术泄密等情形,公司相关保密措施执行有效。

  对于外购外协比例较高的风险,发行人已在募集说明书“重大事项提示”之“二、公司的相关风险”之“(一)定制外购及外协采购占比较高可能导致的核心技术泄露、成本增加等风险”中进一步补充披露相关风险。具体如下:

  “(一)定制外购及外协采购占比较高可能导致的核心技术泄露、成本增加等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出于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通过提升定制外购及外协采购金额及占比缓解自身产能瓶颈。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业务、轻纺专用设备业务、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业务的成本结构中以原材料为主,原材料占比超过80%,而原材料成本中定制外购及外协采购占比超过60%。针对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业务,公司均采用整线交钥匙工程模式向下游客户提供成套生产线装备,基于专业分工、专注主业、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公司采用向第三方采购安装工程服务的方式完成生产线装备的现场安装。

  一方面,在外购外协业务开展过程中,如公司产品或技术相关专利未能及时申请,或公司各项保密制度、设备图纸拆分及图纸申请审核流程、供应商管理等保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均会导致公司商业秘密或核心技术泄露,进而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外购外协占比较高可能存在外部厂商无法保证交期及涨价、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不足、安装进度不达预期、安装成本增加等风险,进而对公司整体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1)对发行人生产负责人、工程安装部负责人、售后服务部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碳纤维装备产品的具体交付流程、交付团队建设情况及工作职责、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工作内容等,核查第三方工程服务与公司业务规模匹配性;

  (2)获取发行人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安装工程竣工资料、安装工程服务合同、招投标文件、查阅相关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公开资料、对相关供应商进行访谈,核查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的选聘流程、工作内容、聘请第三方工程服务必要性;

  (3)查阅《企业会计准则》,抽查第三方工程服务相关记账凭证及发票等原始凭证,核查安装工程服务相关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4)查阅同行业公司、整线装备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核查发行人采购安装工程服务业务模式及相关会计处理与同行业是否一致;

  (5)取得并查阅发行人固定资产明细表、报告期内发行人碳纤维成套生产线业务的订单及合同情况、检索大型整线装备类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核查发行人报告期外购外协占比较高原因;

  (6)对发行人采购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供应商管理流程、图纸申请流程、物料分类情况等内外部保密控制程序及方式;

  (7)取得并查阅发行人专利明细表、相关内部保密制度、与主要人员签订的保密相关协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作协议,访谈发行人技术开发部负责人,抽查公司与图纸拆分及图纸审批相关的内部审批流程,核查发行人内控制度的健全性、相关保密措施的有效性;

  (8)对发行人工程安装部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的选聘流程、工作内容、公司执行的相关保密措施等情况。

  (1)公司均采用整线交钥匙工程模式向下游客户提供成套生产线装备,需要由公司完成核心装备的设计及生产后,在客户现场处完成安装、调试并最终完成验收交付。基于专业分工、专注主业、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公司向外部供应商采购安装工程服务具备合理性和必要性。

  (2)第三方工程服务规模与公司相关业务规模、整线交付数量、在建项目情况具有匹配性,随着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持续发展,相关现场交付团队人员也保持增长的趋势,可以覆盖成套生产线装备的交付,相关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3)公司碳纤维装备业务相关安装工程服务费通过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结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采购安装工程服务的业务模式及相关会计处理方式与类似整线)公司核心能力及核心技术体现在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设计、整线装备集成及系统控制、联调联试、核心部件生产加工四个方面。其中,整线布局及核心设备工艺结构设计、整线装备集成及系统控制、联调联试系公司作为成套生产线装备厂商核心技术及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相关工作全部由公司独立自主完成。因受限于公司加工能力有限,公司自主加工对整线集成及系统控制、主要设备功能、工艺、结构等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部件,其余部件采取定制外购方式生产。为降低相关核心部件定制外购中可能产生的核心技术泄露风险,发行人采取及时申请相关技术专利、明确物料分级制度、严格的图纸拆分及图纸申请审核流程以及全流程的供应商管理等保密内控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公司因定制外购而发生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相关内控保密措施执行有效。

  第三方安装工程服务商所具体执行的安装工程服务主要为人力密集型劳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吊装、焊接、连线、管道铺设等标准化工程施工内容,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秘密,同时发行人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并采取有效保密措施,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很低。

  二、结合碳纤维市场发展情况,碳纤维设备及产品价格走势,市场现有及未来增长空间,同行业公司现有产品产能及未来产能释放计划,发行人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需求,在手订单及意向性合同签署情况等,说明未来业务增长来源,在市场竞争激烈且最近一期产能利用率不及50%情形下扩产的必要性,合理性

  碳纤维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在我国仍处于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以精工科技为代表的国内碳纤维装备厂商实现对国外垄断的技术突破,自2020年开始,下游碳纤维生产企业扩产迅速,目前正处于产能先行、建立规模化优势、抢占市场阶段。产能扩充、经济环境周期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碳纤维市场在2023年供需格局发生阶段性变化,国产T300、T700级碳纤维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符合行业发展周期的阶段性特点。2023年11月,碳纤维生产龙头企业化纤集团已率先进行价格上调,有望带动碳纤维价格探底回升,价格或将逐步进入下一变化周期;预计未来碳纤维产品价格将在以价换量的市场变化过程中动态调整。碳纤维产品价格逐渐走向低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过程,一方面是生产工艺、装备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为碳纤维价格下降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是为扩大下游应用空间、提升渗透率水平的正常过程,价格下降将带来整个行业下游需求空间的扩容。

  根据行业内主流研究机构预测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未来碳纤维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碳纤维下游市场需求空间广阔。碳纤维材料因其轻量化、高强度的特点,随着未来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材料性能提升和生产成本降低,在风电、体育休闲、压力容器、航空航天、汽车等多个市场需求巨大的下游领域内将逐步替代现有传统材料,发展潜力巨大。

  在下游需求空间广阔、叠加碳纤维产业国产替代加速的行业背景下,下游碳纤维企业看好碳纤维材料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基于形成规模效应、抢占市场先发地位的逻辑,均积极提前布局产能,符合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根据公开资料,国内碳纤维企业已宣告的新增产能规划超过40万吨;国外碳纤维龙头企业亦均存在扩产计划,新增产能规划在3-5万吨。按照1万吨碳纤维产能对应约需3~4条生产线装备测算,保守预计下游企业对碳纤维装备新增需求量在120-160条,碳纤维装备行业在未来可预见时间内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司系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碳纤维成套生产线整线装备供应能力的企业,现有掌握单一或少数类别设备工艺技术的厂商短期内极难通过逆向研发转变为成套生产线装备供应商,并与公司形成有效市场竞争。公司亦通过持续的产品技术升级迭代、装备产业链延伸等不断巩固在碳纤维装备领域的技术、产品、市场地位优势,持续提升与客户的议价话语权。

  公司可根据下游客户的产品、工艺要求提供覆盖T300-T1100不同等级的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目前在手订单及洽谈中意向订单约30条碳纤维成套生产线%的市场占有率测算,未来3-5年内公司约有60-80条潜在碳纤维生产线装备订单,下游客户现有及潜在装备需求远超公司目前生产交付能力。因此,公司急需提前规划、储备产能以应对未来下游装备增量需求,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碳纤维装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巩固现有市场地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扩产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

  1、碳纤维在我国仍处于产业发展起步阶段,下游碳纤维生产企业处于产能先行阶段;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碳纤维市场在 2023年供需格局发生变化,国产T300级、T700级碳纤维产品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预计未来碳纤维产品价格将在以价换量的市场变化过程中动态调整

  (1)我国碳纤维行业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碳纤维在我国仍处于产业发展起步阶段

  长期以来,受制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碳纤维核心技术形成垄断,我国碳纤维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国外,导致我国碳纤维产业在 2020年以前发展相对缓慢。2020年以来,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大力支持,碳纤维生产工艺、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重大突破,我国碳纤维行业产业化程度快速提升,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内碳纤维需求、产能、产量均实现迅速增长。

  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国碳纤维行业在生产成本、产品性能与质量、复材设计与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目前仍然为碳纤维材料进口大国。碳纤维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基础材料,在我国仍处于产业发展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生产成本较高 制约扩大应用发展的主要障碍。具体包括低成本的设计技术、低成本的材料技术和低成本的制造技术,制造技术是核心

  性能、质量稳定性较差 主要系制造技术发展仍相对落后,包括制造方法、成型工艺、模具技术、无损检测以及制造设备等,高品质碳纤维仍大量依赖进口

  复材设计与应用落后 复合材料的应用是设计、材料与工艺的密切结合,设计是核心;国内缺乏有经验的复合材料设计人员,限制复材的终端应用

  (2)行业发展初期需求的增长往往伴随着产能的快速增长BB电子官方网站,当前我国碳纤维下游生产企业处于产能先行、建立规模化优势、抢占市场的阶段

  碳纤维产品的创新性、定制性强,在产品性能达到要求、相关应用领域完成验证前,往往没有相应的需求或需求量较少,因此碳纤维需求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产能的快速增长。

  从产能端情况来看,2017年-2019年,我国碳纤维产能在2.6-2.7万吨之间,基本保持稳定,而需求增速远高于产能增速。2020年以来,随着碳纤维生产工艺、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重大突破,我国碳纤维产能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2022年,我国碳纤维产能由3.6万吨迅速增长至11.2万吨,产能增速超过需求增速。

  碳纤维产能的快速扩张符合行业发展初期下游企业产能先行的阶段性特点。从新材料产业发展逻辑来看,下游企业产能扩张才能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升,并形成更高水平的规模效应并建立低成本优势、带动碳纤维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进而实现碳纤维对传统材料的持续替代并能够应用于更多下游新兴领域,进一步打开碳纤维下游需求空间。

  2023年度,在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整体需求低迷的经济大背景下,叠加前期国内碳纤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导致碳纤维市场在2023年供需格局发生阶段性变化。国内碳纤维供应的提升缓解了前几年国内供给不足、进口依赖的状况,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变化使得国产T300级、T700级碳纤维产品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4)碳纤维生产龙头企业化纤集团已率先进行价格上调,有望带动碳纤维价格探底回升;预计未来碳纤维产品价格将在以价换量的市场变化过程中动态调整

  从2023年11月碳纤维市场价格情况来看,碳纤维生产龙头企业化纤集团已率先进行价格上调,有望带动碳纤维价格探底回升,价格或将逐步进入下一变化周期。

  整体来看,虽然2023年国内碳纤维市场受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较大,但也带来了国产碳纤维市场份额的提升。根据研究机构数据,2023年1-10月,我国碳纤维进口量1.36万吨,同比下降45%;国产碳纤维市场份额由约60%提升至74.90%。随着近年国内碳纤维产能及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同步增长,预计未来碳纤维产品价格将在以价换量的市场变化过程中动态调整。

  2、成本降低及技术创新将驱动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不同等级碳纤维市场均存在扩产的必要性、合理性

  从碳纤维的产品及需求特点来看,其作为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高性能纤维材料,同时具有出色的力、热、电磁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军工等各应用领域,能够实现对传统材料的广泛替代。因此,碳纤维市场属于多市场需求驱动,并非由单一需求市场驱动,成本降低及技术创新将驱动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色黄金”,其比钢轻50%,比铝合金轻30%;硬度是钢的7-9倍,铝合金的4倍。例如在风电叶片领域,目前玻纤总用量约为40~50万吨,碳纤维总用量仅为2万吨左右;但随着风机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玻纤材料的刚度、强度等性能瓶颈凸显,无法满足风电叶片结构设计要求,碳纤维替代成为了必然趋势。在综合性能优异的前提下,对传统材料的低成本替代是碳纤维能够拓展市场的关键,性价比是碳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实现对下游市场应用快速渗透的核心要素。

  尽管近年来,随着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碳纤维生产成本已经显著降低,但由于相较传统材料碳纤维成本仍然较高,导致现有下游应用领域中碳纤维材料渗透率仍相对较低。根据行业研究报告,在目前碳纤维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中,碳纤维渗透率介于3%~20%之间,仍相对较低,具备巨大的替代空间。具体情况如下:

  应用领域 对应部件或场景 可选材料 全球材料市场规模(亿美元) 碳纤维材料渗透率

  风电 风机叶片、机舱、转子 钢、铁、玻纤、碳纤维复合材料 125 19%

  压力容器及管道 石油、燃气、化学品、化粪池、废水 钢、塑料、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 1,364 3%

  航空航天 机身、机翼、操纵面、风扇叶片、尾椎体、机舱内部 铝、复合材料、钢、碳纤维复合材料 152 14%

  汽车 框架、底盘、车身密合、内饰、前舱 钢、铁、铝、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 1,860 5%

  随着碳纤维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碳纤维在现有下游应用领域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以目前全球需求量最大的碳纤维应用领域风电叶片市场为例,根据研究报告预测,海上风电中碳纤维叶片主梁比例有望自 2021年的约34%提升至 2025年的约95%,陆上风电中碳纤维叶片主梁比例有望自2021年的约27%提升至2025年的约50%,并在中长期内实现对传统材料的全部替代。

  此外,由于碳纤维在轻量化、材料强度、模量等方面较传统金属合金及其他复合材料具备明显优势,因此决定了其能够应用于更多下游新兴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大飞机、无人机、轨道交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消费电子等。随着碳纤维在下游应用领域端的不断拓展,将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

  (2)国内T300/T400级别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用领域,下游厂商

  首要关注点为降低成本,通过产能扩张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系重要降本途径;T700及以上级别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高压容器、军工等领域,国产自主供给仍相对不足,下游众多厂商已在全面布局相关产能

  1)T300/T400级别碳纤维在生产工艺及装备端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下游企业均在通过多种途径持续降本,有利于形成供给、需求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较于T700及以上级别碳纤维,T300/T400级别碳纤维虽然在强度、模量等性能指标上不及T700及以上,但由于其生产成本具有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轨道交通、常规体育器材、常规热场材料等大规模工业用领域,为目前碳纤维需求主要领域,需求占比超过70%。

  随着以精工科技为代表的国内装备企业实现技术突破,自2020年以来,国内厂商快速布局实现产能提升,国内T300/T400级别碳纤维在生产工艺及装备端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由于其价格相较于传统材料仍相对较高,下游应用领域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实现碳纤维大规模全面替代的必然要求,下游企业均在通过多种途径持续降本,其中通过产能扩张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系重要降本途径。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形成供给、需求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碳纤维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约 50%、直接材料成本约30%、直接人工成本约20%。影响碳纤维成本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装备性能以及核心原材料原丝的成本降低。自 2020年完成生产装备技术突破后,精工科技具备了从T300-T1100碳纤维整线装备的生产能力,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产碳纤维企业扩产解决了装备端制约问题。近年来,国内碳纤维新增产能主要厂商均向精工科技采购整线装备,实现产能快速提升,以期形成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并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在原丝端,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布局产能,不断提升原丝性能、降低成本,从而为碳纤维的降本带来进一步的空间。

  由于碳纤维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约50%,因此规模效应可以分摊固定资产折旧比例、流动资产成本占比,规模越大的厂商越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国内以T300/T400级别为主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如化纤集团、新创碳谷、浙江宝旌、新疆隆炬等均在积极扩产,以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建立低成本优势,先发抢占碳纤维市场,提升门槛、构筑壁垒。

  随着碳纤维行业的规模扩大,下游企业均在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布局延伸。从上游原材料丙烯腈、原丝,到碳纤维制备,再到下游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产业链的一体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加显著的成本优势。

  从原丝端情况来看,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原丝产能大多仅用于满足自身碳纤维生产需求,国内市场上只有吉林碳谷一家公司具备大规模外供能力。目前如新创碳谷、浙江宝旌等碳纤维生产企业自有原丝产能均已经在建设中,相关原丝产能的建成将有利于打破成本端对原丝的依赖,为碳纤维降本带来进一步空间。

  目前,在碳丝生产环节,精工科技成套生产线装备已经实现全面国产替代,并显著降低下游企业投资成本。但原丝端、复材端装备国产化水平仍相对较低,仍有较大的国产替代及降本空间。精工科技亦已基本完成原丝设备的设计,正在加快原丝设备的产业化及市场化推广,有望进一步实现原丝端设备国产替代,助力下游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2)T700及以上级别碳纤维受限于原丝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尚未实现完全突破,国产自主供给仍相对不足,下游众多厂商已在全面布局相关产能

  T700及以上级别碳纤维在强度、模量等性能指标上更加优异,目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高压容器等高性能工业以及军工等应用领域,需求占比约20%-30%。行业内现有主要产能厂商包括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光威复材等。

  受限于原丝端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尚未实现完全突破,国内T700及以上级别碳纤维自主供给仍相对不足,尤其是T800及以上高端品种仍需要大量通过进口解决,提升产品品质及稳定性为行业首要关注点。

  从原丝生产工艺来看,吉林碳谷作为国内原丝龙头企业,其定位于T800、T1000级的高性能原丝项目已在建设中,相关原丝产能的建成有利于推动下游厂商全面布局T700及以上级别碳纤维产能;从装备端来看,精工科技原丝设备已基本完成设计,有望加快突破原丝端装备瓶颈,实现原丝端装备的大规模国产替代。

  3、碳纤维需求空间广阔,下游碳纤维企业均积极提前布局产能;国内下游企业新增产能规划超过40万吨,国外下游企业新增产能规划在3-5万吨,保守预计下游企业对碳纤维装备新增需求量在120-160条

  在下游需求空间广阔、叠加碳纤维产业国产替代加速的行业背景下,下游碳纤维企业均在积极提前布局产能。一方面,国内T700及以上级别高性能碳纤维市场自主供给仍相对不足,下游众多碳纤维企业已在T700及以上级别高性能碳纤维进行产能全面布局,以满足下游不同领域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国内T300/T400级别碳纤维市场虽然目前出现阶段性供需格局变化,但由于其相关应用领域需求占比超过70%,以风电领域为例存在对目前主流玻纤材料的巨大替换空间,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下游企业亦需要通过产能扩建进一步巩固、建立规模化及成本优势、抢占未来市场增量空间。

  根据公开资料,国内碳纤维企业已宣告的新增产能规划超过40万吨;国外碳纤维龙头企业如日本东丽公司、韩国晓星、土耳其陶氏阿克萨等也均存在扩产计划,相关企业新增产能规划在3-5万吨。按照1万吨产能对应约需3~4条生产线装备测算,保守预计下游企业对碳纤维装备新增需求量在120-160条。

  境内 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 60,000吨新增碳纤维产能规划在建(十四五期间完成)

  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5年前,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将完成,预计将新增44,000吨碳纤维产能

  浙江宝旌炭材料有限公司 6万吨原丝产能建设中,并相应配套新增2万吨碳纤维产能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尚需新增6,000吨碳纤维产能

  浙江超探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规划中,其中一期2,500吨,二期2,500吨

  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规划建设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2026年前)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投产

  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 “十四五”末将实现年产6,000吨高端碳纤维,远期达到万吨产能

  内蒙古万泰化学纤维集团有限公司 年产20万吨PAN基原丝和10万吨PAN基高端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广东金辉碳纤维材料科技公司 规划建设碳纤维原丝5万吨/年、碳纤维2万吨/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4万吨/年

  境外 日本东丽公司 计划在美国和韩国两家碳纤维工厂增加小丝束(常规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能力,经过该投资将使东丽集团的小丝束碳纤维年产能增加20%以上,达到3.5万吨

  韩国晓星 预计2025年产能达到1.4万吨/年,2028年产能提高到2.4万吨/年;相应需新增碳纤维产能7,500吨-17,500吨

  土耳其陶氏阿克萨 预计2027年建成1.34万吨碳纤维产能,较现有碳纤维产能新增约1万吨

  注:相关企业规划产能情况系依据公告信息、官网信息、行业研究报告、公开报道等信息整理;其产能规划情况包括实施进度、扩产规模等可能与未来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同时,根据对公司碳纤维装备主要客户的访谈情况(相关客户2022年末理论产能占国内市场理论总产能约53%,占发行人2020-2022年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其均表示长期看好碳纤维行业未来市场前景,预计需求端会保持较高增速,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未来仍有进一步的新增产能规划。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碳纤维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支持行业、行业发展的初期性、行业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游应用领域的深度及广度持续增强等。基于对行业未来市场前景的看好,相关主要客户均有明确的扩产计划,新增产能将结合风电、航空航天、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下游应用领域进行全面布局,形成“原丝+碳丝+复材”一体化产业竞争优势,并将更注重高端、高品质碳纤维的产能布局。

  4、主流市场研究机构均看好碳纤维未来市场发展,全球及国内市场碳纤维需求保持增长,各细分应用领域内具备持续增长驱动力,市场空间广阔

  经查阅主流市场研究机构出具的碳纤维行业研究报告,其均看好碳纤维市场未来发展。从相关预测数据来看,全球及国内市场碳纤维需求未来将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碳纤维下游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市场需求远超现有产能规模。具体情况如下:

  出具机构 机构简介 报告名称 关于全球碳纤维未来需求预测 关于国内碳纤维未来需求预测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全国从事化学纤维生产、研究以及联系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企事业单位结成的行业性社会组织 《全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1)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18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0.06%; (2)203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42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5.24% (1)202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约 12.5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8.88%; (2)2030年我国碳纤维需求约30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9.04%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5年,国内领先的市场咨询公司 《2022-2027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32万吨,2027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 43万吨,2022-2027年 CAGR为26.07% 202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约15.9万吨,2027年我国碳纤维需求约 23.7万吨,2022-2027年 CAGR为26.08%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自2015年以来每年编纂发布《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相关研究报告目前为政府、科研院校及企业所广泛引用 《2022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 (1)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18.84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1.75%; (2)203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34.17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2.31% 202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约13.22万吨,2022-2025年CAGR为21.12%

  艾瑞咨询 专注互联网、新经济、数据化领域18年,市场知名咨询研究机构 《2023年中国碳纤维行业报告》 碳纤维多数应用领域未来5~10年都处于高景气阶段 预计2025年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9.7万吨(占国内碳纤维需求量约为60%),预计将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德邦证券研究所 - 《碳纤维行业深度系列报告1:无惧短期扰动,23年把握三条主线年CAGR为21.94%

  随着碳纤维生产应用技术不断进步、碳纤维产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碳纤维生产成本有望持续下降,碳纤维在下游应用领域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新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碳纤维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因此,碳纤维行业不存在市场空间已饱和的情形。

  从2022年度全球及国内碳纤维下游需求应用领域来看,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系现阶段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需求量占比超过80%;且在多数细分领域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风电叶片、压力容器、体育休闲、碳碳复材、航空航天等碳纤维下游主要领域均具备坚实的持续增长驱动力,预计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主流市场研究机构对相关下游细分领域的观点及需求预测情况如下:

  下游应用领域 预测机构 主要观点及增长驱动力 全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情况

  风电 中信证券研究部 增长驱动力包括风电新增装机量重回增长、单位风电装机的碳纤维用量提升、碳纤维对传统玻纤材料的替代加速等 2025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7.8万吨,2022-2025年CAGR为39.1% -

  德邦证券研究所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驱动以风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新增装机单机容量不断提升;海风加速向深远海发展成长性强劲 - 2025年我国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4.64万吨,2022-2025年CAGR为38.41%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新增装机增加、碳纤维价格回落,风电叶片市场有望重新回到高增长的状态 (1)2025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5.28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5.02%;(2)2030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19.59万吨,2022-2030年CAGR为24.15%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全球节能低碳大背景,特别是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风电的需求;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的稳步增长;碳纤维生产应用技术进步带来的低成本化 (1)2025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4.4万吨,2022-2025年CAGR为8.24%; (2)2030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13.5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8.51% (1)2025年我国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3.4万吨,2022-2025年CAGR为24.78%; (2)2030年我国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10.5万吨,2022-2030年CAGR为25.10%

  日本东丽公司 风电叶片为未来十年内第二大值得关注的市场增长机会 2022-2025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量CAGR为15% -

  体育休闲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体育及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体育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比重大幅提高;球拍类、自行车、高尔夫球以及冰雪产业需求出现较大增长 (1)2025年全球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3.5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3.40%; (2)2030年全球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6.4万吨, (1)2025年我国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3.3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2.79%(2)2030年我国体育休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体育及健康产业发展带动体育器械用量增加 (1)2025年全球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3.19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0%; (2)2030年全球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5.14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0% -

  德邦证券研究所 碳纤维传统需求领域,需求品类广泛 - 2025年我国体育休闲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3.06万吨,2022-2025年CAGR为9.98%

  航空航天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民用航空持续回暖,同时军用飞机、航天飞行器等其他航天航空市场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1)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2.2万吨,2022-2025年CAGR为3.06%; (2)2030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4.8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1.50% (1)2025年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1.2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5.44%;(2)2030年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2.4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5.08%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商用航空持续回暖,飞机交付量提升 (1)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2.82万吨,2022-2025年CAGR为11.95%;(2)2030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 4.98万吨,2022-2030年CAGR为12.01% -

  日本东丽公司 - 2022-2025年全球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CAGR为17%

  德邦证券研究所 军用+民用飞机复材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商用飞机交付持续修复;国产大客机加速行业扩容 - 2025年我国航空航天碳纤维需求量将达到1.1万吨,2022-2025年 CAGR为12.14%

  碳碳复材 德邦证券研究所 光伏高速发展驱动热场部件需。

搜索